首个雷锋学院昨在上海揭牌 150名青年学“雷锋文化”

发表时间:2018-01-16 15:05:39

在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前夕,国内首个雷锋学院昨天在上海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松江)揭牌。150位在沪青年作为首批学员参加学雷锋高级研修班,进行为期三天的学习。

雷锋学院究竟学什么?主办方表示,将从雷锋的成长道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用杂文传播雷锋精神等五方面,向青年传递雷锋文化。

此次首批雷锋学院的学员分别来自上海市各区县文明办成员、市青联委员、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孔圣宇说:“从大学生的角度,我理解的雷锋精神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需要乐于、甘于奉献的精神,加上实践中的坚持不懈。”

据悉,在沪开设全国首个雷锋学院后,全国其他省市将会陆续按照上海建设的经验,建造雷锋学院,并接受市民报名参与。

■A09

本报讯 在“学雷锋日”前夕,国内首个雷锋学院于昨日在上海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松江)建立。150位在沪青年作为首批学员参与到学雷锋高级研修班,进行为期三天的学习。

将接受市民报名参与

首期研修班邀请了如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等“大咖”级人士来沪讲课。主办方表示,将从雷锋的成长道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用杂文传播雷锋精神等五个方面,向青年传递雷锋文化。

据介绍,雷锋学院的宗旨是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繁荣雷锋事业,培育雷锋新人。在沪开设全国首个雷锋学院后,全国其他省市将会陆续按照上海建设的经验,建造雷锋学院,并接受市民报名参与。

此次首批雷锋学院的学员分别来自上海市各区县文明办成员、市青联委员、市优秀青年志愿者。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在读的孔宇圣同学作为校级优秀志愿者,此次参与到了雷锋学院的课程学习中。“从大学生的角度,我理解的雷锋精神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型。大学生无论学习还是今后到工作中,都需要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加上实践中的坚持不懈。”昨日在现场,丰富多样的雷锋照片及宣传文件更是吸引了他的眼球。学习资料里,有一本印有雷锋头像的书,其中记录了三十个雷锋生前乐于助人的故事,另将1958年到1962年的雷锋日记做了摘抄。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爱和善良

身为讲师之一的后勤指挥学院刘高平教授研究了20年雷锋。

1992年,刘高平第一次到雷锋同志的老家湖南望城参观。为何一位先进典型会一直被铭记?刘教授带着疑问自那时开始,便逐渐搜集起了雷锋的资料,并用于在校讲学。调职到北京后,刘高平有机会接触了雷锋生前的战友、工友、老班长。陆续与100余位雷锋的“小伙伴”交流沟通、走过雷锋曾服役的东北后,刘高平在2002年著书《雷锋:一个小兵与一个大国》,讲述了他通过采访身边人物,记录下的雷锋故事与精神。在他看来,雷锋精神的本质是感恩和爱。爱中国、爱人民等五项爱体现了他作为典型人物的党性,但爱岗位、爱学习、爱家乡、爱美、爱帮助人,却体现了人性的爱。“后面五个爱是雷锋文化能传承至今的原因。他让常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刘教授表示,如今的“80、90后”身处在科技发达环境下,对雷锋精神教学的方式已然改变了。“对青年学生,我可以用电影、故事、微信、微博来上课。虽形式变化,对雷锋精神的核心——爱和善良是不会变的。”他分析,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学习雷锋可以在岗位上扎实奋进,在人生观上矫枉扶正,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社会上不讲道德诚信的人多了,现在更需要用雷锋精神清理精神的肠胃。”

雷锋精神与上海有不解之缘

主办单位介绍,上海与雷锋精神有不浅的缘分。据主办方研究,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最早是刊登在1963年3月1日的上海《新民晚报》。当月2日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3月5日题词手记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由此揭开全国轰轰烈烈学雷锋活动的序幕。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明办、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青联、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雷锋》杂志社共同举办。在培训现场,雷锋事迹大型原创摄影作品展还同时开放供学员参观学习。展示厅内陈设了雷锋同志生前近百张照片及配文。雷锋事迹大型原创摄影作品展将持续向市民免费开放。欲参观的市民可至上海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了解。

近年来上海学雷锋活动丰富,创造了不少学雷锋经验。主办方表示,雷锋研修班的首站放在上海不仅可影响广大在沪青年,还可将成熟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复制。

来源:青年报(2016年2月28日)

转载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6-02/26/content_284077.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