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身边"上海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内容摘要

发表时间:2018-01-18 10:00:46

为了百姓的平安

姜峻,女,1975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刑侦支队民警。

每天,她化身芸芸大众中的一员,马路上,她是“行色匆匆”的行人;地铁上,她是“昏昏欲睡”的乘客;超市中,她是“左顾右盼”的顾客,但是犀利的眼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凭着胆量和智慧,一次次将扒手一举擒获。抓捕中,多次受伤却依然无怨无悔地热爱着反扒事业。5年来,她的团队共抓获扒窃犯罪嫌疑人500余名,破获扒窃案件1700余起,摧毁扒窃犯罪团伙80余个,为上海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在派出所工作九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真正的刑警。不过我抓的不是杀人犯、毒贩,我也不是香港的CID,而是一名抓小偷的女刑警。

选择从警的理由很简单:喜欢。喜欢穿着制服帅气的形象,喜欢这份工作能时刻给我不一样的挑战,喜欢这个职业让我一个小女子也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地去保护别人。

为了破案,我“演”过夜不归宿的小太妹,在七浦路市场卖过三个礼拜的早点,在马路菜场剥过八个礼拜的蚕豆。每当我将一个个小偷绳之以法,看到一个个被害群众从我手上接回他们的被盗物品,我都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于是,我爱上了这个并不起眼的工作。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仅仅七宝地区,每天就要发生十余起扒窃案件。看着老百姓手足无措地在派出所排着队报案,我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9年2月,我来到闵行分局,领导把7个毫无经验的80后交给我。整个闵行辖区有370平方公里,就算我们8个人全年无休,也很难做到全覆盖。我不愿意打疲劳战,小偷狡猾,我们必须比他们更精明。我每周都及时分析110报警记录,研判案件高发时间和区域,还把手机号码留给了所有高发地段的派出所监控室、学校门卫室、医院保安室,让他们充当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为我们及时打击和精确打击提供了条件。

7个“光榔头”,我一个女boss,如何服众?除了用脑子分析警情,我必须要会的比他们多、做的比他们多。为了熟悉场地,我几乎每一个休假日都在自己的辖区过。虽然爱人很支持我的满腔热情,但是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问我:我们有哪一个周末可以不在你辖区过?女儿也很懂事地在学校的祈祷一分钟里对着闵行的方向说:妈妈在上班日多抓一些小偷,那么双休日就能多一点时间陪我了。

记得那天在七宝老街看到6个女性嫌疑人,从我看到她们出现,到半个小时后我调动附近的同事赶来将她们抓获,她们已经偷到了8部手机。

反扒没有个人英雄,从发现嫌疑人到跟踪嫌疑人,到最后抓捕嫌疑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行动的失败。工作上我对同事们是苛刻的,行动前不准奇装异服,不准发型怪异;行动中进超市要拎购物篮,进医院要拿病历卡进行伪装;行动后无论成功与否立刻总结分析。慢慢地,大家学会了如何从茫茫人海中去发现小偷;学会了如何跟着小偷直到他们偷到东西而不暴露;学会了如何掌握抓捕的时机尽量避免受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反扒队迅速成长起来。

2012年7月,辖区内一连发生多起饭店拎包案件,最猖狂的一起,饭店大厅里只有一桌人在吃饭,两个小偷很淡定地边打电话边拎走了一个包,包里有人民币近5万元。通过串并案件,我们发现,那是一个东北籍的犯罪团伙,作案前进入上海,得手后迅速离开上海,驾驶一辆黑色普桑,挂浙江假牌照。有用的线索并不多,但是我们还是在有类似前科的嫌疑人中锁定了其中两名犯罪嫌疑人。之后的整整一年,我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询这伙人是否有住宿登记。

2013年7月的一天早上,这伙人终于出现在上海一家四星级酒店,我兴奋地带着兄弟们直奔过去。在酒店的地下停车库,我们发现了作案用的黑色桑车。服务员反映有4个人,开了两个房间,只有两个人,为了不打草惊蛇,我带着人等在房间内,安排同事们守住出入口,我们相互配合,将4个嫌疑人全部抓获,并从其身上发现现金10万余元,车里还有大量的铁棍和长刀……

有人曾说我是上海抓贼最多的警察,其实我并不在乎抓了多少人,只在乎帮了多少人。

每次抓到小偷,做完笔录后,我都会跟他们谈心。很多人都会说我“吃饱了,笔录做好了可以回家睡觉了,小偷偷东西就像吸毒一样,戒不掉的。”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这的确是事实。许多小偷的前科跟一本教材书一样厚,想到很多人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一部手机被他们几分钟就偷掉,真是可恨。可是,每每看到他们被抓捕后颓废的样子,我都会产生一种同情心:我好好劝劝他,也许这次出来后他就不会再偷了。

当然,令人失落的事情也在发生。去年年初,在老闵行欧尚超市反扒,我抓到一个17岁的女孩,抱着她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在偷东西。带到派出所做笔录时,看到她的名字和她母亲的名字,我整个人都懵了。7年前,我在闸北反扒时破获了一起涉及到十余名“两怀妇女”的盗窃案件,其中一名10岁的小女孩让我印象深刻。我给她买了吃的喝的,和她谈了很多,女孩流着泪指认了一起参与作案的几个“阿姨”。在送她回家的路上,看到孩子纯真的笑容,我曾一度以为,我把这个孩子带上了正轨。没想到,7年后,我又亲手抓到了她。但是,我也亲耳听到很多孩子的悔悟,“阿姨,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

也许,天下无贼只是一个幻想,但是,这是我们每一个反扒民警的梦想。荣誉只代表着过去,我们不是为荣誉而战。这璀璨的城市,我们只是其中平凡的守护者。为了百姓的平安,为了当初选择从警的初心,我会和我亲爱的同事们一起,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做一行爱一行。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 姜峻)

做一个孩子们心中的“法官爸爸”


顾薛磊,1997年7月进入法院工作,现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审判长,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十一年。作为全国首家少年法庭的审判长,他创造性地运用“两情三心四理”涉少民事调解法,顺利审结了各类涉少案件1000余件,无一发回改判;作为工作积极向法庭之外延伸的少年庭法官,他热心帮助困境未成年人300余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作为少年司法制度创新的改革者,他参与创建上海法院社会观护制度、建立上海首家儿童临时庇护所、审理了上海首例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案件,推动立法完善。从2012年起,他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法院办案标兵、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7年7月,我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就进入了长宁法院工作,作为一名少年庭法官,有人说我的工作是“小儿科”,但在这片很小的天地,我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许多孩子心中的“法官爸爸”。

几年来,我每年都要定期去看望一位特殊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铭铭。他是我2009年审理的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的当事人。6年前,6岁的铭铭患上了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父母离异后,将他弃之爷爷奶奶后就再也不闻不问。母亲不知下落,父亲在外地已重组家庭且避而不见。年迈的爷爷奶奶实在无力负担沉重的监护责任和医疗费用,为了能够给铭铭治病,爷爷奶奶想献血,但爷爷因为年龄太大,奶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均被血液中心拒绝。绝望中,他们老少三人找到了长宁法院,想运用法律为铭铭维权。看到孩子虚弱的身体和老人企盼的目光,作为主审法官的我,决心一定要为白血病患儿争取生的希望。

找到孩子的父亲王某是顺利解决案件的前提。经过几番波折,我终于找到了王某,并让其为铭铭解决了医疗费、生活费,当王某抱起了儿子时,这是孩子白血病后,父子第一次拥抱,王某流下了眼泪。

2012年上半年,铭铭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病情有了极大的缓解,当铭铭的爷爷奶奶将孩子病情缓解可适当接受文化教育的信息反馈于我时,我立即通过微博联系了长宁区教育系统的志愿者们上门为铭铭授课。2012年9月,铭铭经体检可以上学了,但又遇到了原挂靠学校拆除必须重新择校的问题。9月17日当小家伙终于可以入学时,我主动开车送他上学,让铭铭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家长接送,体体面面入学。小铭铭有时在同我的交谈中不由自主地叫我“爸爸”,我希望我的力所能及,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

2014年1月14日,我趁着铭铭放假,带他去上海动物园游玩,因回途时间正逢我儿子祺祺围棋课时间,我便顺道接了我儿子。当两个孩子见面时,铭铭问了我一个尴尬的问题,“爸爸,你喜欢我还是弟弟啊?”我看了看铭铭期盼的眼神,说到:“你们俩个我都喜欢。”

我想用行动告诉周边的人,这个社会充满爱。也如铭铭爷爷的一句话“我们法官和铭铭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009年初,一个冰天雪地的冬日,一对母女来法院找我,我们刚见面,小女孩的母亲刘某便哭诉起来,原来是小女孩要起诉父亲王某索要抚养费。

听了母女的哭诉后,我连忙安慰她们,表示一定会为她们主持正义,并拿出自己的数百元让刘某赶快安顿好女儿。当天,我就找到了王某户籍所在社区。经了解,王某欺骗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把孩子户口迁入朋友家,之后就玩起了失踪。现在朋友夫妻俩为了孩子的户口挂靠问题也时常闹矛盾,叫苦不迭。居委会也反映,王某的债主经常来讨要债务,都没有找到王某本人。我找到社区民警,希望能找到王某的家人。通过调查,半年前王某的母亲也在社区养老院过世了。

我冒着大雪来到街道民政部门,希望为小女孩申请救助金。在我的协商下,当地街道决定给予小女孩每月的临时补助,以解燃眉之急。为了解决母女俩的居住问题,我又多次前往区“廉租办”协调,相关部门听取了我的建议,特事特办,给予小女孩每个月670元的廉租金,以保证刘某母女能有房居住。

经过审理,法院最终依法支持了小女孩的诉讼请求,判决王某每月支付抚养费用。但由于王某下落不明,抚养费根本无法执行。为了落实小女孩的抚养费,我经过努力,为小女孩争取了司法救助,并且自己出钱捐助,最大程度地保证小女孩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

案件在2010年年初公告判决后,刘某努力寻找工作,但每次仅能持续两三个月,因自身疾病,她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辞职。每当失业时,刘某就会因生计无着落找我诉苦。每一次,我都耐心地安慰她,尽自己所能给予这对母女物质帮助。

我亲身经历的两个真实案例,类似的案件还很多。我喜欢孩子、爱孩子,在为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提供司法保障的少年法庭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这里,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努力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在这里,能实现我的梦想,为少年司法工作添砖加瓦;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法律之下的和谐与稳定,“法官爸爸”是孩子们给我的崇高荣誉;在这里,我将职业变成事业,坚信少年庭这个“小儿科”也能做出大文章。

我永远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一名普通的少年司法工作者,初心不会变、热诚不会变、勤奋不会变,我将继续全力追求司法公正、全力践行司法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像雷锋那样闪耀不平凡的光辉!

(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庭 顾薛磊)

三种身份诠释军医本色


苏佳灿,临床医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韩国仁济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曾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总后勤部十佳院校教学标兵、总后勤部十大爱军精武标兵、感动长海十佳人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比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专家。第一完成人获2项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是第二军医大学最受学员喜爱教员、雨善课堂学生投票第一名。主持17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00余万元(含国家自然基金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3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2项,主编10部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医师定期考核骨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全军创伤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创伤学组委员等。

军人、医生和教师,是我从小的三个梦想,也是我人生的三个角色。

20年前,当我以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面对人生最重要一次选择时,我毅然放弃了清华、北大,选择走进第二军医大学,做一名人民军医,只为穿上军装,穿上白大褂。

20年过去,我已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在创伤骨科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专家。20年里,我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近1万例手术、10万人次门诊的服务成绩单,以及一个个至今仍历历在目的重大交通事故抢救经历。

我博士毕业,留在了长海医院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做过很多高风险的工作,以至多年后,有人紧紧握着我的手,声音仍然有些哽咽。7年前,我晋升为长海医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就在那时,举国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我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医疗队,去了四川。20余天,我走遍了医疗队周围的每个村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做的事除了手术、手术,还是手术,心里时刻想的除了救人、救人,还是救人。为期三周的抢救任务结束后,刚回到上海的我,还没来得及停歇,就被医院指派,担任抗震英雄刘冬的主治医师。

刘冬是转送到上海伤势最重的一个伤员,而且是唯一的一名军人。为了救战友,他被倒塌的屋子掩埋,救出来时已是重度挤压伤,送至长海时已是危在旦夕。我亲自承担起了刘冬的一线救治任务,24小时吃住在值班室。100多个日夜,51次全院会诊,30多次手术,刘冬每一次从昏迷中醒来都让我兴奋不已。出院时,他的一句话让我落泪,“谢谢你一直陪伴我、鼓励我,我们是兄弟”!

去年,我成为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一天,我接诊了一位105岁的罗阿婆,她不慎摔倒,股骨粗隆间骨折。先后转诊了数家医院,均因手术风险太高而放弃手术。而我深知,对于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生的希望。我的奶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去世的,我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健康还给患者。我坚决地动员家属进行手术。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一般情况,我采取了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微创技术,手术只用了半个小时,而术后仅4个小时,阿婆便可下地行走。后来我才得知,我创造了长海医院又一个纪录:建院以来年龄最高的手术病人!看到阿婆顺利推出手术室,我有点后怕,风险这么高,万一有什么闪失我怎么跟一个大家庭交待?可当105岁的罗阿婆五代同堂一起来到门诊特意感谢我时,我顿时觉得所有的坚持和担当都是值得的。

除了医生,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军人。军人最重要的是奉献!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在许多时候必须选择奉献。记得2013年8月,我服从上级指派跟随总后专家服务团行走青藏线,为沿线哨所官兵送医送药。如今,许多场景依然历历在目,3000里青藏线沿途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送医送药更重要的是留下好的理念和技术。我至今难以忘记在拉萨总院骨科为一名外伤骨折患者手术的场景,当时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着我:连续的腹泻、喷射样的呕吐、半夜头痛欲裂无法入睡。什么都吃不下,只能间断挂营养液;动作稍大就喘不过气,停下来吸吸氧,但是我知道,不管高原反应多么强烈,身上肩负的任务还是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到了手术关键步骤,每完成一步,都是如此的艰难。每过一会儿,强烈的胸闷和剧烈的头痛都会迫使我停下来吸吸氧,休息一会。平时一个小时的手术我整整用了三个小时才顺利完成。当我圆满完成手术示范和带教,走出手术室的时候,手术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对我手术技术的肯定,更是对我意志品质的褒奖。

当朋友们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新闻直播间、在军事报道看到我在高原为患者手术、为高原官兵服务的身影的时候,不论是我的领导、长辈、朋友抑或是病患,都纷纷给我发短信、问候我、祝福我、祝贺我,而我在心里却深深地感受到,能够为青藏线上的官兵们服务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情!同时,能够在高原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高原人民带去上海市,带去第二军医大学、带去长海医院的技术和作风,何尝不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呢?

除了医生和军人,我还有另外一个职业,也是我最喜欢的身份:老师。“一个好老师,可以带出一大批好医生!”我热爱教学、热爱讲台,对于教学,我有着自己的思考。我打破常规,创立了“起、承、转、合”的课堂教学法,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先后培养出近百名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合格军医。我也凭借着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全国、全军、上海市、学校的各类教学奖项,先后获得总后勤部院校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首届青年教师授课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二军医大学雨善讲堂最受欢迎的老师等荣誉,被评为总后十大院校教学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军人、医生、教师,我很幸运在人生的选择中能够同时拥有这三种特殊而光荣的身份,也想通过自己传递一份信念,一种力量:医生的使命在于救死扶伤,在于责任与担当,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看到希望。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苏佳灿)

“是病人让我更爱这份职业”



方琼,女,1977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护理学博士在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乳腺专病学组组长。

方琼在国内首创“全程管理”模式和“一站式”服务,为患者建立超越国家标准的专科护理模式,率先作出“一个电话,随时解答”的服务承诺。她个人及所带领的团队曾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上海市五一巾帼集体”和“卫生局先进个人”等。

作为一名护士,能够为病人做些什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护士能做的,似乎还只是打打针、铺铺床、发发药的简单工作,其实我想说,虽然护士是整个医疗战线中一枚不起眼的螺丝钉,但护士可以为病人做得更多、更好。

病人看病过程很繁琐,不仅身体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心理上更需要承受巨大的煎熬。为减少病人看病治疗过程的奔波,为了病人能更加便捷地接收专业诊疗服务,瑞金医院在乳腺中心率先探索并打造了集乳腺外科、乳腺内科、诊断科、病房、门诊、日间化疗区、检查、摄片等多学科一站式诊疗新模式,为乳腺疾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诊体验。因为之前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我和团队护理人员一起查找国外文献、开展病人需求调研,通过硬件软件的整合,几十次的流程改造,许多延伸服务的增设,不断让这个多学科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变得更加完善。

乳腺恶性肿瘤带给病人心理上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大于它给病人躯体上造成的病痛。记得,我们中心曾收治了一名女警官,不幸罹患了乳腺癌,她对我说,“护士长,当我知道得了这个病,感觉自己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语言,连我的身体,也变得陌生。”病痛让她深深地陷入无助和失落。我和我们团队一直在思考,能否为她们做些什么,能否给那个陌生世界多一些温暖。

于是,我和我的团队在国内首创了“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专科护士成了乳腺癌患者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的领路人,也成为一张“熟悉的脸”陪伴着患者走过手术、化疗、放疗、术后康复、术后随访等全过程,给予她们专业的指导、建议和护理照顾。专科护士用她们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医患、护患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能力;充满爱心及责任心的工作态度成为乳腺癌患者的生命的守护者,在她们整个治疗过程,给予她们躯体照顾、情绪上的专业支持以及方方面面的协调,让病人看到希望,感受尊严。

该模式建立至今,已为2000多名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全程管理,支撑着患者走过生命中寒冬。

工作中这样触动我心灵的故事很多很多,也促使我产生一个强烈的想法:在现有的医院环境下,我们是否做到了更好,还有什么是病人渴望的?

我们的专科护士在国内公立医院中率先对于乳腺癌患者及家属作出“一个电话,随时解答”的专人专业服务承诺,因为这个电话帮助许多患者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得到了最专业的咨询服务。“有个病人打电话给专科护士说发烧了,能吃百服宁吗,因为知道病人是处在化疗期间,专科护士立即建议她不能随意服药,要去急诊化验血细胞情况。结果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都低得离谱,医生为她开具医嘱,注射药物,提升白细胞数量。如果这个病人当时联系不到我们,盲目吃了百服宁,后果会不堪设想”。“还有个病人凌晨两点电话专科护士说她的引流管在翻身时不小心被拉出来了,不知该怎么办,专科护士立刻帮她联系好了病区的值班护士和医生让病人直接回到病房帮她处理好伤口。”

这样的电话专科护士每天要接到二三十个,有些是临床简单问题,她们直接在电话中就可以给到病人答复,减少了病人许多时间和精力,有些在专科护士的协调连接下得到了快速高效地解决,大大消除了病人出院以后的担心和顾虑。截至目前,累计达400多小时的电话连线,解决了患者及家属问题近千件。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经常会面对很多医疗以外的问题,有一位山东籍张女士一直隐约地知道自己乳房内有一肿块,但生活拮据的她十几年间从未就医,直到乳房内的肿块长到像篮球般大小、直径达17厘米重约5公斤,撑破了皮肤,严重影响睡眠甚至无法日常生活时才来就医。还有一位来上海打工做家政的江西女士,在门诊检查后医生发现她是恶性肿瘤需要立刻手术,而医生十多个电话联系都无果,最后才得知她因为无法凑到住院押金而不来医院。这些由于经济问题而耽误治疗的患者,让我们感到心痛。中心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捐助了住院期间的餐费,并为她们争取到慈善救助金,让患者安心度过治疗。

2009年11月,基于对乳腺中心医护团队专业、优质服务及爱心的肯定,通用磨坊公司联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慈善癌症研究中心,在乳腺中心成立了“瑞金-哈根达斯乳腺癌慈善救助基金”,专款专用于帮助家庭贫困的乳腺癌患者家庭,我和我团队的护士共同参与了慈善项目的宣传、申请、资金的审核和发放等工作。基金成立5年来,共募集救助基金500万元,爱心救助了来自全国的335名乳腺癌患者。在这里这些贫困的母亲得以及时诊治,让她们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

坦率地说护士并不是我从小的理想,从专科起步一直到考上博士,从临床一线的打针发药到管理病房带领团队,支撑着我一路走来,并让我真正爱上这份职业的是病人,是她们身上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感动着我,也是她们身上所承受的病痛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要为她们去做的更多更好。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我们有时是盏灯、有时是拐杖、有时是承载眼泪的手帕,但永远给病人送去的是温暖和希望。让护理工作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情怀,让病人的世界也有欢笑有尊严。我想这就是我“一名护士”应做好的工作。

(瑞金医院 方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5-03/03/nw.D110000zgqnb_20150303_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