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希望同行!团市委开展万名困难青少年帮扶行动

发表时间:2020-03-22 09:48:16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由爷爷奶奶抚养的一年级学生小雪,第一次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银行卡,卡里是一笔500元的助学金。和小雪一样收到这笔资助的未成年人共有1450位,他们是“青春战疫 希望同行”万名困难青少年帮扶行动的第一批受助对象。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部署,加强对本市困难青少年的服务关爱,团市委、市青联、市服保办、市青基会共同启动“青春战疫 希望同行”万名困难青少年帮扶行动,筹集千万爱心捐款作为帮扶资金,通过资助补贴、结对帮扶、就业支持、服务关爱等方式,将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传递到受疫情影响较大、生活困难的困难青少年中。

本次行动围绕两类困难青少年群体开展精准帮扶:一是6-18岁的困境未成年人,除了一次性发放500元学业资助外,还将有爱心人士进行结对帮扶;二是18-25岁家庭困难的失业青年,将为其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并匹配适合的就业岗位。

TfpKaLBr.jpg

配上了定制卡封的助学金银行卡。

不让一个寒门学子“掉线”

“能看了!能看了!”看着手机上的微课界面,小雪终于破涕为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多数孩子享受着网课的便利时,她却为了上课费尽周折。

3月2日,上海市中小学开启“在线教学”,这让小雪手足无措——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自己和爷爷奶奶对如何上网课一无所知,老师发的补充寒假作业都没办法完成。

了解到小雪的困境后,青少年事务社工章晖立即为她申请了学习手机和帮扶困难儿童的500元学业资助。除了配备硬件,“软件”支持也得跟上:如何安装、如何使用、如何收看、如何做作业、如何回复班级群信息,反复一遍遍地教。

同样收到学习手机和学业资助的,还有就读于徐汇区某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小延。“在我这个年龄,并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小延年纪虽小,却非常懂事,她字迹工整地写下了这样一封感谢信,“将来长大之后,我也要像你们那样,帮助那些家境困难、学习需要帮助的人。”

为最大程度帮助像小雪和小延这样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正常参与学习,团市委、市青联协调各方资源,通过社会捐款募集帮扶资金,以上海农商银行储蓄卡的形式发放给6-18岁的困难青少年,还为其中因为缺少硬件设备而无法上网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手机,争取不让一个寒门学子“掉线”。

1NI3Hq6F.png

小延写下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

一场守护者之间的“爱的接力”

为缓解疫情影响,除了为这群青少年提供500元的学业资助外,还将有一批爱心人士与他们进行结对帮扶,围绕其成长需求,加强正面引导和扶助,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张就读于徐汇区某中学,因为父亲吸毒,目前由母亲独自抚养。疫情爆发后,在超市打零工的母亲收入骤减,生活更加拮据。

在得知情况后,年前来到小张家走访慰问并与他结对的团干部,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送来了捐款。“节后第一天上班,我就带着团干部个人捐助的2000元上门,当时小区管制,只能隔着大门送过去。”社工袁晓卿回忆道。

虽然隔着大门,但是“爱的接力”却传递了下去。在原有已开展的团干部结对帮扶基础上,本次“青春战疫 希望同行”帮扶行动还将发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结对,通过每年开展家庭走访,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常态关心,帮助解决现实困难。

“谢谢叔叔阿姨对我的关心。等到疫情过去了,我想回到学校,开开心心地和同学打一场羽毛球比赛。”小张对社工袁晓卿说。

75RWZMSQ.jpg

青少年事务社工将银行卡送到受助小朋友手中。

从“失业青年”到“战疫先锋”

受疫情影响,家住崇明区的小郁因此前就职的游乐场闭园,成了“失业青年”。虽然“因疫失业”,但小郁却没有闲着。2月中旬以来,他作为志愿者天天奋战在崇明城桥镇的金珠小区社区防疫第一线:消毒、测温、发放口罩……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我看到志愿者是个大缺口,于是就联系了镇上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张燕,告诉她我也想出一份力。她帮了我很多,之前的工作也是她帮忙介绍的。” 小郁说。

从曾经的帮扶关系,变成了疫情下并肩战斗的“伙伴”,社工张燕也是感触满满:“这些青少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看着他们有了成长,我也很开心。”

在上海,像小郁这样家庭困难又暂时失业的社区青年约1500名。疫情发生后,团市委使用市级专项团费购买口罩、消毒洗手凝胶等防疫物资,配送到他们手中。

除了已经收到的防疫物资,就业岗位也正在“路上”。据了解,为帮助18-25岁的家庭困难失业青年解决就业问题,团市委将重点在青联委员和会员团体所在单位中广泛征集文员、编程、销售、厨师、咖啡师、美容美发等适合社区青年的就业岗位信息,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将岗位信息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点对点”投送给社区青年。

9BmUbWCs.jpg

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困境青少年送上口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